城市河道治理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原则
城市河道治理尽可能恢复河流的纵向连续性和横向连通性。拆除废旧拦河坝,将直立的跌水改为缓坡,设置辅助水道,并在落差大的断面设置专门的各种类型鱼道。
城市河道治理尽可能保持河流纵向和横向流态的多样性,修复河流蜿蜒性,在河床上创建深潭--浅滩序列,重现水流的多样性。城市河道治理构建包括主河槽和洪泛区在内的多样性断面形态,以扩大河道的泄洪和调蓄能力,通过降低滩地的高程,修改堤线,撤去河岸硬质护坡,给河流更多的空间。
城市河道治理选择适宜的河道治理方案,在河道治导线的选择上,应考虑重要栖息地、有大型深潭的弯道、河畔林的保护及濒临灭绝物种的移植等,滩地高程的确定,应考虑其灌水频率及水深,河床坡降的选择,要考虑其对河流冲淤的影响,城市河道治理应根据河势,因势利导规划治导线,尽可能保留天然河道自然弯曲的轮廓,不宜盲目裁弯取直。
城市河流往往是孕育该城市文明的摇篮,纵观整个城市的发展历史,世界上大多数的城市都是依水而建,人们临水而居,城市河流最初的形式都是城市边上自然的过境河。伴随着社会经济及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河流生态系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弱和退化,河道出现了渠化、硬化、水质恶化、水陆过渡带消失、生物多样性锐减、栖息地萎缩等问题,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原则。城市河道治理要在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中处理城市河流生态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
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原则,在生态修复的过程中,应从经济、人文、河流生态系统、河道景观等多维度统筹,进行多层次的立体修复。城市水系尺度和整体性原则,城市河道治理以城市水系为空间单位,从纵向、横向、竖向 3个空间维度 ,统筹进行上下游 、左右岸 、由河底至河岸的多层次立体修复,使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优化和河流各要素的恢复措施相结合。
城市河道治理自然自我修复为主,人工干预为辅。城市河道治理生态修复的重点应放在减轻人为对河流生态系统的胁迫,辅助以人工措施创造生境条件,充分利用河流生态系统的自设计、自组织的功能,实现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
上一篇: 城市河道治理使用方法及优势
下一篇: 杭州江干区十号河深化生态治理工程 简介